自动化网-工控人家园官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库 > PLC技术 >

PLC的分类 plc的i o响应时间和响应速度

时间:2017-05-16 09:0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PLC的分类-plc的i o响应时间和响应速度

plc产品种类繁多,其规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对于PLC,通常根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功能的差异和I/O点数的多少等进行大致分类。

1.按结构形式分类

根据PLC的结构形式,可将PLC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类。

(1)整体式PLC

整体式PLC是将电源、CPU、I/O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小型PLC一般采用这种整体式结构。整体式PLC由不同I/O点数的基本单元(又称主机)和扩展单元组成,基本单元内有CPU、I/O接口、与I/O扩展单元相连的扩展口以及与编程器或EPROM写入器相连的接口等;扩展单元内只有I/O和电源等,而没有CPU。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一般用扁平电缆连接。整体式PLC一般还可配备特殊功能单元,如模拟量单元、位置控制单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扩展。

(2)模块式PLC

模块式PLC将PLC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做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CPU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模块式PLC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种模块组成,模块装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这种模块式PLC的特点是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规模的系统,而且装配方便,便于扩展和维修。大、中型PLC一般采用模块式结构。

还有一些PLC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的特点结合起来,构成所谓的叠装式PLC。叠装式PLC的CPU、电源、I/O接口等也是各自独立的模块,但它们之间是靠电缆进行连接的,并且各模块可以一层层地叠装。这样,不但系统可以灵活配置,还可做得体积小巧。

2.按功能分类

根据PLC的功能不同,可将PLC分为低档、中档、高档三类。

(1)低档PLC

低档PLC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移位以及自诊断、监控等基本功能,还可有少量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及通信等功能,主要用于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或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单机控制系统。

(2)中档PLC

中档PLC除具有低档PLC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数制转换、远程I/O、子程序及通信联网等功能;有些还可增设中断控制、PID控制等功能,适用于复杂的控制系统。

(3)高档PLC

高档PLC除具有中档PLC的功能外,还增加了带符号算术运算、矩阵运算、位逻辑运算、平方根运算及其他特殊功能函数的运算、制表及表格传送功能等。高档PLC具有更强的通信联网功能,可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或构成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进而实现工厂自动化。

3.按I/O点数分类

根据PLC的I/O点数多少,可将PLC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

(1)小型PLC

小型PLC的I/O点数小于256,具有单CPU及8位或16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为4KB以下。例如:三菱FX0S系列。

(2)中型PLC

中型PLC的I/O点数在256~2048,具有双CPU,用户存储器容量为2~8KB。

(3)大型PLC

大型PLC的I/O点数大于2048,具有多CPU及16位或32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为8~16KB。

世界上,PLC产品可按地域分成三大流派,一个流派是美国产品,一个流派是欧洲产品,一个流派是日本产品。美国和欧洲的PLC技术是在相互隔离情况下独立研究开发的,因此美国和欧洲的PLC产品有明显的差异性。而日本的PLC技术是由美国引进的,对美国的PLC产品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日本的主推产品定位在小型PLC上。美国和欧洲以大中型PLC而闻名,而日本则以小型PLC著称。

plc的i o响应时间和响应速度

    plc控制系统中,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必将引起有关输出信号的变化,这之间是有一定的时间延迟的。
    定义:从PLC系统的某一输入信号变化开始到系统有关输出端信号的改变所需的时间为I/O响应时间。
    PLC的巡回扫描过程可知,外界信息必须在前一个扫描周期的I/O扫描阶段之前准备好,并由PLC读入到输入映象区,在计算机内经历一个扫描周期的时间,在本扫描周期的I/O扫描阶段输出给外设,这是系统必须有的扫描时间
    PLC的输入信号开始变化、信号稳定到CPU读入的时间称为输入延迟时间。输入信号的出现有一定的随机性,信号的稳定时间是随输入端硬件参数设定的,在计算机输入模板选定之后是一个常数,CPUI/O扫描阶段读入该信号的时间则是随机的,因此输入延迟时间有一定随机性。
    同输入延迟时间类似,PLC的输出数据由输出映象区送到外设到数据在外设稳定的时间称为输出延迟时间。输出延迟时间由PLC的外设接口参数而定,系统确定之后,它是一个常数。
    可见,I/O响应时间必须有:一个扫描周期、一个输出延迟时间和大约一个I/O扫描阶段的时间。最后一项主要受信号具体读入时机的影响,可能略小于或略大于I/O扫描阶段的时间。
    输入信号的出现在哪种情况下将使I/O响应时间最大呢?这就是PLC的最大I/O响应时间问题。如图2.5所示,假设输入信号的出现是在前一个I/O扫描阶段,CPU读取该信号时,它已出现,但尚未达到稳定阶段,因而未能读入。这样,这个输入信息就要在本扫描周期的I/O扫描阶段才能读入。因此,I/O响应时间的最大值大约是两个扫描周期、一个输出延迟时间和大约一个I/O扫描阶段的时间。
    由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PLC工作时的扫描周期T必须小于输入信号的稳定驻留时间,否则就有丢失信息的可能。为了尽量减小输入延迟时间和输出延迟时间,在设计硬件参数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PLC设计一个控制系统时,必须知道有了一个输入信号后PLC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有一个对应的输出信号,否则,就不能正确并精确地解决系统各部件之间的配合问题。从PLC的工作过程可知:当PLC工作在程序执行阶段时,既使输入状态发生了变化,即输入状态寄存器的内容发生变化,CPU执行的输入信号也不会变化,而要到下  个周期的输入、输出刷新阶段,才能有效。同理,暂存在输出状态寄存器中的输出信号,也要等到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输出刷新阶段,才能集中输出给输出部件。从PLC收到一个输入信号到PLC向输出端输出一个控制信号所需的时间,就是PLCI/O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是可变的,例如,在一个扫描周期的I/O刷新阶段开始前瞬间收到一个输入信号,则在本周期内该信号就起作用了,这时响应时间最短,它是输入延迟时间、一个扫描周期时间、输出延迟时间三者之和;在使用直接输出刷新时,最短响应时间等于输入延迟时间、监视时间、输出延迟时间三者之和。
    如果在一个扫描周期的I/O更新阶段刚过就收到一个输入信号,则该信号在本周期内不能起作用,必须等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起作用,这时响应时间最长,它等于输入延迟时间、二个扫描周期时间与输出延迟时间三者之和;在使用直接输出刷新时,最长响应时间等于输入延迟时间、一个扫描周期时间、输出延迟时间三者之和。
    【例  已知:PLC输入ON延迟8ms,输出ON延迟10ms,监视时间1ms,指令执行时间14ms,输出指令位置在程序开始,且不用通信口,计算最短I/O响应时间和最长I/O响应时间。
    【解】  使用循环输出刷新时:
    最短I/O响应时间=8+15+10= 33 (ms)
    最长I/O响应时间=8+15×2+10=48 (ms)
    使用直接输出刷新时:
    最短I/O响应时间=8+1+10=19 (ms)
    最长I/O响应时间=8+15+10=33 (ms)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